观点+史论结合+总结提升
历史小论文的正确格式需遵循学术规范,具体结构可分为以下部分:
一、基本结构组成
-
封面
包含论文标题、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学科名称及日期等信息。
-
摘要
概括论文目的、内容、方法、主要结论等,需用简短语句说明研究的核心观点。
-
目录
列出各章节标题及对应页码,便于读者快速定位内容。
-
正文
通常分为三段:
-
第一段 :提出观点,用1-2句明确立场,总起全文。
-
第二段 :史论结合,通过2-3个史实论证观点,强调史实的选择需具有代表性。
-
第三段 :总结提升,呼应开头观点,适当升华,可包含启示或展望。
-
-
参考文献
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资料,格式需符合学术规范。
-
附录
可包含补充材料、数据统计等辅助内容。
-
致谢
感谢指导教师、同行及提供帮助的人员。
二、格式规范要求
-
语言表达 :使用学科语言,坚持“史论结合”,避免口语化或过度修饰。例如:“该事件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特征”。
-
篇幅要求 :一般控制在800-1200字,具体根据考试要求调整。建议分段落撰写并反复校对。
-
排版规范 :
-
正文字号通常为小四或宋体,英文部分使用Times New Roman;
-
行距1.5倍,页边距2.5-3cm,确保清晰易读。
-
三、注意事项
-
论点选择 :需从材料中提炼,避免片面性或绝对化表述。例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重构”。
-
史实选择 :需2-3个,需具备代表性且与论点紧密相关。如论述工业革命,可结合技术革新、社会结构变化等角度。
-
总结升华 :呼应开头观点,提出未来展望或深化思考。例如:“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受历史规律制约,需结合历史经验制定政策”。
通过以上结构与规范,可确保历史小论文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符合学术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