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匠人物是那些在各自领域以极致技艺、创新精神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推动行业发展的标杆人物,如“火药雕刻师”徐立平、“高铁焊接大师”李万君、“深海钳工”顾秋亮等。他们的共同特质是精益求精、突破技术极限,将平凡岗位做到非凡。
从航天领域的徐立平,到高铁制造的李万君,再到深海装备的顾秋亮,工匠精神在不同行业熠熠生辉。徐立平从事航天发动机燃料药面微整形,误差需控制在0.2毫米内,被称为“与死神共舞的工匠”;李万君手握焊枪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其焊接技术让列车时速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顾秋亮仅凭双手感知0.002毫米误差,保障“蛟龙号”深海安全。“文墨精度”创造者方文墨、“零残余”转轮平衡师崔兴国等,均以技术革新改写行业标准。
这些工匠的成就离不开对极致的追求。如“龙一刀”车工龙小平三刀完成精密公差,盾构机专家张帅坤实现国产化率90%以上,贵金属提炼师潘从明从万吨废料中“掘金”。他们的故事证明,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
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正从传统手工业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延伸。无论是修复文物的“时光匠人”,还是研发AI的“数字工匠”,核心始终是专注、创新与担当。弘扬工匠精神,需从尊重每一份劳动开始,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