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更正的范围涵盖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因计量、确认、记录等环节出现的错误,需根据差错性质(重大/非重大)、发现时间(当期/前期)及影响程度选择更正方法,核心原则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
-
按差错性质划分
- 重大会计差错:指足以影响财务报表可靠性的错误(如金额占交易总额10%以上或性质严重),需追溯调整前期报表数据,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处理。
- 非重大会计差错:对决策影响较小的错误,直接调整当期相关项目,无需追溯前期数据。
-
按发现时间划分
- 当期发现的当期差错:无论是否重大,均立即调整当期科目(如补提折旧、修正科目误用)。
- 当期发现的前期差错:非重大差错调整当期相同项目;重大差错需追溯重述前期报表,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科目。
-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的差错:若属报告年度差错,按调整事项处理;若属前期重大差错,需追溯更正比较报表数据。
-
按更正技术划分
- 划线更正法:仅账簿记录错误时,用红线划销错误并加盖更正章。
- 红字冲销法:凭证科目或金额多记时,用红字冲销原分录后重新登记。
- 补充登记法:凭证金额少记时,补记差额部分。
总结:会计差错更正需遵循及时性、合规性原则,重大差错应披露更正原因及影响。企业应建立内控机制减少差错,并严格按准则选择更正方法,避免财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