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移动号段是1390,诞生于1995年,由中国移动推出。这一特殊号段因稀缺性和历史地位被誉为“国宝号”和“老板号”,成为早期高端用户专属号码,如今极具收藏价值。相比之下,139号段整体虽是最早的民用号段之一,但单独的1390作为起始部分更具标志性。
1987年中国首个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启用时使用90开头的6位号码,首个用户号码为901088。随着技术从1G升级至2G,1995年中国移动推出首个GSM号段1390,这标志着中国进入11位手机号时代。1999年139号段升级为标准11位格式,而1390则保留其原始结构,凸显其历史价值。2000年后中国移动陆续发布138、137等新号段,但1390始终未被重复使用,存量稀少。
1390号段的稀缺性源于其初期低发行量和严苛使用门槛。当时手机费用高昂,月租3元且入网需数千元押金,用户多为企业家及高管。联通的130、131号段虽早于139于1994年推出,但均属联通而非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1997年后启用CDMA 133号段,但时间线晚于移动的1390。
手机号11位制源于1999年全国联网需求,原10位号通过补零升级。国际电联规定中国使用13X号段,139属中国移动首获资源,130则归属联通。1999年1390成为用户首选,后扩展138、137等号段,但1390保持唯一性。特殊用户服务如呼叫转移、三方通话等功能早期均率先应用于1390用户群体,强化其高端定位。
持有1390号段者多为90年代成功人士,其价值不仅在于功能稀缺,更在于见证中国通信产业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的完整转型历史。随着时间推移,该号段逐渐演变为兼具实用与纪念意义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