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参加16年高考的人名叫唐尚珺,他因执着追求“清华梦”被称为“高考钉子户”,2024年以35岁年龄结束复读生涯,最终选择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就读。
-
坚持与争议并存:唐尚珺自2007年起共参加16次高考,多次被985院校录取却坚持复读,引发社会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代价”的讨论。他的故事既被赞为“励志典范”,也被质疑为“偏执消耗青春”。
-
转折与妥协:2024年高考后,唐尚珺坦言“能力已到极限”,放弃清华目标接受调剂。这一决定被视作对现实的妥协,也标志其从“逐梦者”向“务实者”的转变。
-
经济与心理动因:复读期间,唐尚珺曾为高额奖金选择退学,后期则因流量经济获得收入。其心理动机被分析为“创伤成瘾”——通过重复高考弥补早年中考失利的阴影。
-
社会启示:唐尚珺的案例折射出教育资源分配、年龄歧视等深层问题,同时提醒公众:坚持需与理性规划结合,避免陷入自我消耗的循环。
唐尚珺的故事没有标准答案,但为每个追梦人提供了反思的镜子——理想的光辉与现实的棱角,终需自己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