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按制造精度,等按检定准确度
量块的“等”和“级”是两个不同的划分标准,具体区别如下:
一、划分依据
-
级
根据量块制造时的公差带划分,分为K、0、1、2、3共五级。K级为校准级,主要用于量块生产过程中的首级基准;0级为基准量块,用于传递长度标准;1-3级为工作量块,满足一般测量需求。
-
等
根据量块检定后的测量不确定度划分,分为1、2、3、4、5、6共六等。1等精度最高,6等精度最低。等别由检定机构根据长度变动量、平面度、研合性等综合指标确定。
二、核心区别
-
级 仅反映制造精度,与量块长度本身无关。例如,1级量块的长度偏差可能小于2级量块,但1等量块的测量不确定度(如长度变动量)可能大于2等量块。
-
等 反映检定后的实际使用精度,与测量过程相关。例如,1等量块可替代3-6等量块使用,但2等量块不能替代1等量块。
三、实际应用关系
-
量块组合原则 :为减少组合误差,优先选择块数最少的量块组。例如,83块量块组可替代38块量块组。
-
等级替代规则 :
-
0级可替代1-2等量块;
-
1级可替代3-4等量块;
-
2级可替代5-6等量块;
-
3级可替代1-2等量块。
-
四、补充说明
-
量块出厂时按级划分,使用前需送检定机构定等;
-
量块按长度极限偏差分为00、0、K、1、2、3级,按测量不确定度分为1-6等。
通过以上划分标准,量块既能满足制造精度要求,又能灵活应对不同测量场景,是精密测量中不可或缺的标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