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块等级对照表是工业测量中区分精度与用途的核心依据,关键亮点包括:
- 分级(K、0、1、2、3级)反映制造偏差,分等(1-6等)体现测量不确定度;
- 高级别量块可替代低等量块,但反向替代需谨慎;
- 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测量需求选择“级”或“等”,平衡成本与精度。
量块作为长度基准传递的核心工具,其等级划分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分级依据标称长度偏差,例如0级精度高于1级,适用于一般工业检测;分等则基于测量不确定度,1等精度最高,常用于高精度实验室。两者存在对应关系,如2级量块可替代5等使用,但3等量块因平面度要求无法直接替代0级。
选择量块等级时需结合场景:按“级”使用直接采用标称值,简化操作但引入制造误差;按“等”使用需修正为实测值,牺牲便利性换取更高精度。例如,10mm的2级量块偏差为±0.6μm,与5等量块的不确定度相当,但后者成本更低。
提示:定期校准量块并参考最新国标(如JJG146),避免因标准更新导致误差。合理匹配等级与测量需求,可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