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科先后顺序遵循“3+1+2”模式,全国多数省份安排为:6月7日语文、数学;6月8日物理/历史、外语;6月9日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选考两科)。考试时间紧凑,首日主科奠定基础,次日侧重文理分化,末日完成选考科目,整体设计兼顾公平性与学科特点。
- 首日主科考核:语文(上午)和数学(下午)作为基础学科,分值高、时长长(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考察学生核心素养与逻辑能力,成绩直接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 次日文理分化:物理或历史(上午)作为首选科目,决定考生报考专业方向;外语(下午)包含听力测试,部分省份提供多语种选择,成绩统一按原始分计算。
- 末日选考科目:化学、地理等再选科目分时段进行(每科75分钟),考生需根据个人优势选择两科,成绩通过等级赋分转换,确保不同科目难度差异不影响公平性。
- 时间安排科学:选考科目间隔合理(如化学与地理间隔1.5小时),避免疲劳应考,同时允许考生灵活组合科目(如“物化生”或“史地政”),适配高校专业要求。
考生需提前确认本省具体安排(如江苏外语在次日、福建选考科目跨三天),合理分配复习重点,尤其注意再选科目的等级赋分规则。备考时建议模拟考试时间表,适应高强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