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会考等级划分标准采用5等21级制,核心科目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D、E五等,其中A等占15%,B等占40%,C等占30%,D等占14%,E等不超过1%。等级性考试科目(如物理、历史等)满分100分,折算为21级赋分(如A1级100分,E级40分),与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共同构成750分制高考总分。合格性考试则以“合格/不合格”评定,是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 等级划分与比例:A等(前15%)对应顶尖成绩,B等(40%)为优良,C等(30%)达标,D等(14%)需补强,E等(≤1%)不合格。例如,物理科目排名前5%为A3级,赋分94分。
- 科目选择与赋分规则:学生从6门选考科目中自选3门,等级性考试成绩按比例细化21级,相邻级差3分。如地理排名13%为A5级,赋分88分。
- 合格性考试:基础科目(如通用技术)需达到60分或“合格”方可毕业,不合格者可多次补考。
- 文理兼考与综合素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允许跨科选考,同时参考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等级制强化了学科特长与公平性,建议考生结合目标专业等级要求,合理规划选科与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