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确实存在考0分的情况,但原因各不相同:可能是“屏蔽生”规则(高分保护)、作弊或缺考,也可能是极少数考生主动选择考0分以表达对教育制度的**。
-
高分屏蔽规则
部分省份对成绩优异的考生采取“屏蔽”措施,查询时显示0分,实际是为防止学校或媒体过度炒作高分考生,维护招生公平。 -
作弊或缺考
考试违规(如作弊)或全程缺考会导致成绩作废,显示为0分。例如,某年重庆有1600余名考生因缺考或作弊被判0分。 -
主动考0分的特例
极少数考生通过故意交白卷或乱答题得0分,以此引发社会对教育制度的讨论,如徐孟南等案例。
高考0分并非普遍现象,但背后涉及规则、违规或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需结合具体情况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