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单招的十大骗术揭秘: 每年单招季,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炮制“内部指标”“保录取”等骗局,轻则损失钱财,重则耽误升学。关键骗术包括:虚假承诺改分、伪造录取通知、假冒招生人员、野鸡大学陷阱等,核心防范原则是:认准官方渠道、拒绝缴费诱惑、保护个人信息。
- “内部关系”包录取:骗子声称认识领导或考官,交钱即可“操作录取”。实则单招全程公开透明,所有录取均按成绩排名,不存在暗箱操作。
- 伪造录取通知书:通过伪造高校公章或录取文件,要求支付“学费”“注册费”。务必通过院校官网或招生办核实录取结果。
- 假冒招生人员收费:冒充高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面试费”“体检费”等名义敛财。正规单招除报名费外不收取额外费用。
- 野鸡大学陷阱:虚假院校用与名校相似的名称招生,毕业证不被承认。报考前需查询教育部公布的合规院校名单。
- “保过班”高额培训:机构承诺“交钱必过”,实则课程质量低劣甚至卷款跑路。单招成绩取决于实力,培训需选择正规机构。
- 贩卖“真题”骗局:兜售所谓“内部考题”或“答案”,利用考生投机心理。单招考题严格保密,购买此类资料可能涉及违法。
- “点招指标”诈骗:谎称有“定向招生”“机动名额”,诱导家长交钱占位。所有招生计划均公开,个人无法私下分配。
- 篡改志愿骗局:要求提供账号密码“代填志愿”,实则篡改志愿或勒索钱财。志愿填报必须本人操作,严防信息泄露。
- 虚假退款承诺:以“不录取就退款”为诱饵收取费用,缴费后立刻失联。任何“先交钱后办事”的承诺均不可信。
- 伪造查分链接:发送带木马病毒的“查分短信”,窃取银行卡信息。成绩查询仅通过省考试院或院校官网进行。
总结:体育单招骗术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利用信息差和侥幸心理。考生和家长务必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院校招生网等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遇到“交钱保录”等话术直接举报。升学无捷径,踏实备考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