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收入减税费及转移支出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在支付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等必要支出后,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其计算公式根据收入来源和统计范围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
-
基本公式
$$\text{可支配收入} = \text{居民家庭总收入} - \text{缴纳的所得税} - \text{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其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
详细分解
-
工资性收入 :就业人员通过单位或自由职业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如养老金、医疗保险等扣款前)。
-
经营净收入 :生产经营活动的净收入(如农业、个体经营等)。
-
财产净收入 :金融资产、房产等非金融资产带来的净收益(如租金、利息扣除相关费用后)。
-
转移净收入 :政府补贴、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
-
二、农村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
-
农村居民
$$\text{可支配收入} = \text{总收入} - \text{家庭经营费用} - \text{税费支出} - \text{折旧} - \text{财产性支出} - \text{转移性支出} - \text{调查补贴}$$适用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家庭。
-
城镇居民
$$\text{可支配收入} = \text{总收入} - \text{个人所得税} - \text{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适用于城市非农业家庭。
三、其他注意事项
-
税收范围 :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如养老、医疗)、财产税等。
-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地区税收政策不同,需结合具体政策调整计算。
-
统计口径 :部分文献将“总支出”替换为“消费+储蓄”,但核心公式逻辑一致。
以上公式综合了不同收入来源的调整项,需根据具体统计场景选择适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