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考是在1977年恢复的,这一决策由***主导,终结了“文革”期间的推荐制,570万考生在恢复后的首次考试中竞争27.3万个录取名额,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公平竞争篇章。
1966年高考被废止后,中国高等教育采用“推荐制”招生,十年间导致人才断层和教育质量下滑。1977年8月,***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决定恢复高考,同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布该消息。1977年冬季考试于11月28日至12月25日进行,因准备时间紧张,部分科目甚至沿用简化内容,但吸引了570万考生报考,最终录取率仅为4.8%,堪称竞争最激烈的一届高考。
高考恢复后,考试时间一度固定在每年7月7日至9日,直至2003年调整为6月。考试制度不断革新,从单一的文化考试到综合评价体系,但始终以公平选拔为核心原则,彻底扭转了“出身决定命运”的局面,成为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机制。
高考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关键环节,其70余年的演变史折射出中国社会对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