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2.34:1。这一增长得益于粮食稳产、产业扶持及惠农政策等多重因素,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显著成效。
-
收入结构与增长动力
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56.5%),增速达5.8%,主要受益于县域经济扩容和务工机会增加;经营净收入增长5.6%,与农产品产销两旺、乡村旅游复苏密切相关。财产净收入中,土地流转租金增长10%,成为农村增收新亮点。 -
城乡差距持续收窄
农村收入增速(6.3%)快于城镇(4.4%),推动城乡收入比从2023年的2.39降至2.34。脱贫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人均收入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模性返贫风险有效控制。 -
政策与基建支撑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快递进村覆盖率超95%,基础设施完善降低了交易成本;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叠加大豆等高价作物种植补贴,直接拉动务农收入。 -
区域差异与潜力
浙江农村人均收入达42786元(全国最高),但中西部省份仍低于2万元,显示区域发展不均衡。未来需通过特色产业培育和数字技术下沉进一步释放增长空间。
当前农村消费支出增速(5.8%)同步提升,恩格尔系数稳定在29.8%,表明增收正转化为生活质量改善。下一步需关注抗灾能力建设与产业链延伸,确保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