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生考试大纲全面覆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及临床应用能力,强调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同时涵盖临床医学人文精神,注重医学职业素养和伦理法规。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题型包括A型题、B型题、X型题,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
考试核心在于三个能力层次:熟悉记忆要求考生精准掌握中医基础概念、方剂组成与配伍、穴位定位及经典病症的辨证论治;分析判断需结合理论分析病症机制、药物功效及临床诊疗逻辑;综合运用强调诊疗方案设计、多学科交叉问题解决,并融入医学伦理、医患沟通等职业能力评估。大纲对中医经典理论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病因病机等提出深层次要求,考生需理解理论演变及临床映射。中药学聚焦药物性味归经与配伍禁忌,方剂学侧重经典复方解析,针灸学需掌握经络循行规律与刺灸技术。临床内科学以辨证立法为核心,覆盖28%的试卷比重,要求考生具备动态辨治能力。医学人文部分强化医疗伦理与医患关系处理。备考需结合历年真题强化记忆,系统梳理知识框架,注重临床病案实践,提升知识迁移与综合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