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与2026年中医考研大纲的核心差异集中在考点增减、学科整合及临床实践强化三大方向。新增考点如中医诊断学的“因发知受”原理、中药学的Ⅱ类药增补(如木贼、蜂房)、方剂学Ⅰ类方升级(如黄连解毒汤);删减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学的耳鸣耳聋等病证、西医诊断学的血栓检查;结构调整体现为心力衰竭等西医病种的章节整合,以及针灸学新增耳针法操作规范。
-
学科知识点变动
- 中医诊断学:新增“动静统一”诊断原则及肺阳虚证等辨证要点,强化理论基础与临床结合。
- 中药学:新增青葙子、川牛膝等Ⅱ类药的药性用法,删除部分方剂主治病证(如龙胆泻肝汤相关病证)。
- 方剂学:柴葛解肌汤等方剂从Ⅱ类升为Ⅰ类,需重点掌握配伍与主治。
-
临床科目调整
- 中医内科学:疾病分类微调,如噎膈升为Ⅰ类病,新增多寐,删除颤证等Ⅱ类病,强调辨证选方的精准性。
- 针灸学:耳针法新增操作细节,疾病治疗主穴配穴更新,要求掌握“其他治疗”方法。
-
西医与综合能力优化
- 西医内科整合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种,删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病新增鼠疫防治。
- 题型更侧重开放性问题,新增心理学与医患沟通考点,反映对临床综合素质的考察。
备考需注意:新增内容必为高频考点,如耳针法、Ⅱ类药;删减部分可降低复习优先级;整合章节需重新梳理逻辑。建议结合最新教材与临床案例,强化实操能力以应对灵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