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培训机构的上岸率一般在30%-70%之间,具体取决于机构规模、师资力量和学员基础。头部机构因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通常能保持50%以上的通过率,而中小型机构的上岸率波动较大。关键亮点包括:协议班通过率更高、全职教师占比影响显著、地域性机构在本地考试中表现突出。
-
协议班与非协议班的差异
协议班通常承诺“不过退费”,学员筛选严格且学习强度大,上岸率普遍比普通班高20%-30%。这类班级会设置入学测试,仅接收基础较好的学员,并通过封闭集训提升应试技巧。 -
师资力量的核心作用
全职教师占比超过60%的机构,学员上岸率平均提升15%。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精准把握考点变化,例如针对申论阅卷规则设计模板,或总结行测高频题型题库。 -
地域性机构的独特优势
在省考、市考中,本地机构对招录政策、考官偏好理解更深。例如某浙江机构2024年公务员省考班押中35%面试真题,班级上岸率达67%,远超全国性机构同类型课程。 -
学员基础与通过率的关系
同一机构内,本科应届生通过率比在职考生平均高12%,因备考时间更集中。部分机构会按学历、专业分班,法律类岗位特训班通过率可达普通班的1.8倍。
选择机构时需对比3年内的上岸数据,重点关注针对自身条件的专项提分方案。协议班适合冲刺高分岗位,而基础薄弱者可优先考虑小班制的知识点精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