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近期发布暴雷公告,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超百亿元,引发市场对国企房企债务危机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涉及巨额资产减值和债务违约,还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压力,成为行业风险暴露的典型案例。
-
财务危机爆发
绿地集团2024年预亏110亿至130亿元,主要因资产减值、营收利润双降及利息支出增加。此前,其境外美元债已出现违约,涉及37.2亿美元债务展期失败,3.62亿美元未能按期偿还。- 负债规模超万亿,净资产仅956亿元,偿债能力堪忧。
- 计划3年内出售2000亿资产缓解压力,但进展受疫情等因素拖累。
-
行业与国企背景的特殊性
绿地作为上海国资房企,曾是行业标杆,但此次暴雷打破了“国企信仰”。其危机与行业高杠杆模式衰退直接相关,也暴露了国企在激进扩张中的管理漏洞。- 旗下多家建工集团因收购扩张负债累累,原定8500亿营收目标未达成,反致债务规模激增。
- 市场担忧其风险可能波及地方城投信用体系。
-
质量与舆论风波叠加
除财务问题外,绿地还因青岛项目混凝土质量问题炸毁18栋楼,进一步损害品牌形象。尽管部分舆论被指存在不实炒作,但事件仍加剧了市场恐慌。
绿地暴雷事件警示房企需回归理性经营,同时凸显行业转型的紧迫性。投资者应关注企业真实偿债能力,而政策层面需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维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