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6位
根据学籍号的构成规则,去掉学籍号开头的字母“G”即可得到身份证号。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学籍号与身份证号的关系
-
基本规则
学籍号通常由字母“G”开头,后接18位身份证号码,中间用分隔符(如点号“.”)连接。
- 例如:G123456789012345678
-
特殊情况说明
- 若学籍号包含“L”或“J”开头(如L2023010112345678),则“G”字头可能对应其他信息(如入学时间或学校代码),需根据具体规则处理。
二、去掉“G”字头的操作方法(以Excel为例)
-
分列操作
-
选中包含学籍号的列,点击“数据”→“分列”→“固定宽度”
-
在分列向导中,根据“G”与数字的分隔位置设置分隔符(如空格或固定宽度),将字母与数字分开
-
删除字母“G”所在的列,保留数字部分即可
-
-
使用公式提取
-
若学籍号存储为文本格式,可使用
MID
函数提取身份证号部分: $$=MID(学籍号单元格, 2, 18)$$ -
若学籍号包含分隔符,可用
SUBSTITUTE
函数先替换分隔符再提取: $$=SUBSTITUTE(学籍号单元格, ".", "") \text{ }$$
-
三、注意事项
-
学籍号的唯一性
学籍号与身份证号均为终身不变的身份标识,修改需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办理。
- 若身份证号变更,需联系学校学籍管理部门申请更换学籍号。
-
特殊情况处理
-
非“G”字头学籍号(如“L”或“J”开头)需结合具体规则判断如何提取。
-
身份证号中的前6位属于地址码,不可随意修改。
-
四、建议
-
若需验证学籍号有效性,建议通过当地教育部门官网或学籍管理系统查询。
-
操作前建议备份数据,避免因格式错误导致数据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