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学费通常是否需要再交学分费,答案是不一定,这与学校的收费方式有关。大部分高校按学年收取学费,这种情况下交了学费就无需额外再交学分费;但部分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就会存在除学费之外再按学分收取学分费的情况。
部分学校会同时收取学费和学分费。在这些学校里,学费由专业注册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构成。专业注册费一般固定,而学分学费则根据所修学分数来计算,每个学分收费标准在80至120元左右(具体以各学校规定为准),物价局会进行审核。这种收费模式下,大一新生通常按公示的学年学费预收,第一学期结束进行学分换算,之后各学期均实行学分制收费。实行学分制收费是教育收费制度的一种趋势,像上海大部分高校、北京部分院校以及河南科技大学等都在进行尝试。按学分收费有一定好处,比如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只修读所需学分,能以最少费用毕业;没通过考试重修课程或想多修课程则需额外支付学分费,促使学生重视学习,也让有余力想多学知识的学生有更多选择。不过,即便实行学分制收费,有些学校大一新生录取时除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外先按学年学费管理,后续再按学分制收费。
还有不少学校交了学费后无需再交学分费。多数公办院校主要按学年收取学费,学费金额根据不同专业有所差异,公办普通本科专业每年从3500元到近万元不等,公办专科专业每年从3300元到6000元居多,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每年学费多在一万五左右,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每年几万元不等。一般每学年收取一次,通常在每年九月初缴纳,招生简章上会明确学费数额。这里所说的学费通常是包含了学生学习期间的各类费用,不会额外再按学分收费。而且按学年收费的模式下,如有重修课程才可能会额外收取一定费用作为补考和出卷等成本支出,并非针对每个学分单独收费。
还可能存在一种情况,即学费和学分费其实是同一类费用以不同方式呈现。当学校实行的是按学分收费时,收了学分费用就不再收取学费,所谓的学分费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学费,这种情况下不存在额外再交一份“学费”的问题。
不同学校收费情况差异较大,学生在申请大学时,若有疑问,应向学校的招生办公室或者财务部门咨询清楚相关的收费情况,避免入学后因费用问题产生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