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高考共有6门科目,采用“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物理或历史任选1门为首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为再选科目。新高考改革后,传统文理分科被打破,考生可根据兴趣和高校专业要求灵活组合科目,总分仍为750分。
-
必考科目奠定基础: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等6种语言)是全国统考科目,所有考生必考,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数学不再分文理卷,外语增加听力测试,部分省份未来可能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
首选科目决定方向:物理和历史分别对应理工类和人文类专业的基础要求。选择物理可覆盖90%以上的理工农医专业,而历史则更适合社科、文学等方向。考生需根据未来职业规划慎重选择。
-
再选科目灵活搭配: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选2门,组合达12种。例如“物化生”组合适合医学、工程类,“物化地”适合地质、环境科学等。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确保成绩公平可比。
-
新高考与传统差异:传统理科固定考“语数外+理综(物化生)”,新高考则允许交叉选科(如“物化政”)。物理与化学绑定趋势明显,因多数理工专业要求同时选考这两科。
提示:选科需结合学科优势、高校招生要求及个人兴趣,避免盲目跟风。高一阶段可多探索不同科目,高二前确定最终组合。部分省份提供模拟选科系统,建议提前体验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