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
-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
核心元件 :电子管
-
特点 :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运算速度慢,价格昂贵。 - 代表 :ENIAC(1946年)。
-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
核心元件 :晶体管
-
特点 :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显著提升(每秒数万至300万次)。 - 代表 :IBM 701(1958年)。
-
-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
-
核心元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
-
特点 :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能集成度提高,可靠性与速度大幅提升,开始应用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 - 代表 :Intel 4004(1971年)。
-
-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
-
核心元件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
特点 :性能与规模双提升,价格大幅降低,普及至家庭和办公场景,应用领域覆盖科学计算、互联网等。 - 代表 :个人计算机(PC)普及。
-
总结 :计算机发展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历了体积、性能、成本的多重突破,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