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录取本科生约6700人,其中内地学生占比近90%,北京以580人位居各省份榜首,河南、浙江、湖南等高考大省紧随其后。强基计划贡献了近30%的生源,顶尖中学如人大附中、衡水中学等包揽了超40%的录取名额,地域和校际差异显著。
从招生结构看,清华北大通过多元渠道选拔人才。清华大学录取3800余人,内地生源3500人,强基计划占比25.7%;北京大学校本部录取3389人,强基计划覆盖10个学科领域。两校特殊类型招生(如竞赛保送、少年班)合计贡献超2000人,凸显对学科特长生的重视。北京考生录取率高达1%,是河南(0.03%)的33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明显。
顶尖中学在清北录取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30余所超级中学贡献了约60%的生源,其中人大附中150人、衡水中学145人、清华附中100人。这些学校凭借师资、竞赛培养等优势形成“马太效应”,而县域中学通过自强计划仅占4%左右。
总结来看,清北录取数据既反映选拔机制的多元化,也暴露教育资源集中化的挑战。考生需结合自身优势规划路径,关注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通道,同时理性看待地域差异对录取概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