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因历史与地理因素,曾存在个别村庄因宗族势力、恶性案件或基层治理问题被贴上“匪村”标签,但需注意此类称呼带有片面性,实际多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治理问题。以下是结合公开事件与历史背景的梳理:
- 众埠镇上街村:2015年至2017年,以徐某甲为首的宗族势力长期以“村小组”名义敲诈村民,强占公共资源,最终被定性为恶势力团伙。
- 中店村:1999年至2011年,村民方林崽制造多起针对女性的恶性案件,反侦察能力极强,导致村民长期恐慌,案件侦破过程曲折。
- 塔山街道余家村:2004年起,余建锋依托宗族关系组建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暴力手段强揽工程、放高利贷,并勾结基层官员形成保护伞。
- 名口镇戴村:虽以古村落闻名,但历史上因地处乐平、德兴交界,曾为盗匪活动频繁区域,汉代县治迁至此地亦与治安动荡有关。
- 涌山镇车溪村:明清时期因地处乐平、婺源交通要道,匪患频发,现存古建筑中的防御性设计(如高墙窄巷)侧面反映历史治安问题。
- 双田镇横路村:千余年历史的叶氏聚居地,清末民初因宗族械斗频繁被官方记录为“械斗之乡”,部分区域长期存在暴力争端。
- 洪岩镇小坑村:唐代建村,因地处山谷且靠近鄱阳,历史上成为流匪藏匿点,村民曾自发组建护村队。
- 后港镇部分村落:2011年系列女性侵害案中,警方排查发现多起未报案案件,反映个别村庄存在长期隐匿的治安漏洞。
- 乐港镇里首村:20世纪90年代因煤炭资源争夺引发多起群体性暴力事件,后被列为重点整治区域。
- 高家镇官庄村:民国时期因水路码头控制权爆发帮派斗争,衍生出地方性武装团伙。
需强调的是,上述村庄如今多数已通过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举措改善治理,部分更转型为传统文化保护示范点(如戴村、车溪村)。讨论“匪村”应避免以偏概全,而需关注其历史成因与社会治理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