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毕业生凭借鲜明的航空特色与军工基因,就业集中在国防军工、民航运输、高端制造三大领域,其中60%以上进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央企,35%留赣发展享受地方人才政策,航空类专业央企入职率超75%,形成“军工为核、民航为翼、通航为补”的就业格局。
-
国防军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动力工程等专业学生深度参与C919大飞机、北斗导航等国家专项,大三即进入昌飞、洪都航空等企业实训,毕业生占据江西航空领域60%技术骨干岗位。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发的航空铝合金工艺应用于CR929宽体客机,材料类毕业生常年被宝钛集团、中国航发定向招聘。 -
民航系统与通航产业快速扩容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民航局CCAR-147认证,毕业生可免试获取机务维修执照,厦门航空、江西航空等频繁校招;无人机应用方向30%毕业生进入大疆、亿航智能,参与物流无人机导航系统开发。通航领域依托全国首个“通航飞机维修实训中心”,向冠一航空等企业输送轻型运动飞机研发人才。 -
军民融合与高端制造双向延伸
软件工程(航空电子方向)毕业生开发国产大飞机航电系统,入职中电科28所平均起薪15K;机械工程专业向汽车、机器人领域渗透,部分毕业生进入华为、中兴从事精密设备研发。学校与40余家军工单位共建实验室,本科生接触国防课题比例达35%,技术转化能力受制造业巨头青睐。 -
区域就业政策与升学通道加持
南昌市“人才10条”为留赣毕业生提供住房补贴、免费机票,本地企业江铃集团、洪都航空年均招聘超300人;24%毕业生考入北航、南航等高校深造,航空宇航学科ESI全球前1%为学术发展铺路。
提示:该校“航空报国”培养体系与行业需求高度咬合,非工科专业需谨慎评估资源倾斜度。建议考生优先选择飞行器设计、航空材料等特色专业,并提前规划军工系统职业认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