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局是我国税收征管的两大体系,前者负责中央税和共享税,后者主管地方税,两者在税种划分、管理体制上存在显著差异,但通过深化合作实现服务融合与执法协同,有效提升征管效率。
-
税种划分明确
国家税务局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中央税种,以及部分共享税如企业所得税;地方税务局则负责营业税(已并入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地方税种。西藏地区因特殊性仅设国税局,且暂免部分税种征收。 -
垂直管理差异
国税系统实行中央垂直管理,而地税系统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省级以下地税由省级机关垂直管理。例如,上海市实行国地税合署办公,但全国多数地区仍分设机构。 -
合作优化服务
通过联合办税服务厅、共享数据信息、统一执法标准等措施,解决纳税人“多头跑”问题。例如,金税三期系统整合双方业务,推动“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提升办税便利性。 -
改革动态与前景
2016年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调整,但国地税机构分设仍是基础。未来将进一步厘清征管职责,如社保费等非税收入逐步划转税务部门,增强地方税费征管能力。
提示: 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或联合服务窗口高效办理业务,关注政策动态以适配税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