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隐患清单填写需围绕隐患特征、整改措施、责任主体三大核心要素展开,重点在于精准描述风险点、明确处置方案、落实闭环管理。填写时需结合行业规范与实际情况,确保内容可追溯、可验证。
第一步:隐患分类分级
填写前需准确定义隐患类型(如电气安全、消防设施)及危害等级(重大/一般),依据国家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进行判定。记录隐患位置、设备编号等基础信息时需使用标准化用语,避免模糊表述。关键操作: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逐项筛查,确保无漏项。
第二步:描述具体风险特征
用“设备名称+异常状态+潜在后果”的结构说明隐患表现(例:配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电气火灾)。需附现场照片或检测报告佐证,避免主观判断。技术指标需量化(如压力表数值超标20%),便于后续复查比对。
第三步:制定整改措施与期限
措施需包含临时管控(断电隔离、设置警示标识)和根治方案(更换设备、流程改造)。明确整改责任部门、验收标准及完成时间节点(例:7日内完成管道更换,由安全科验收气压测试结果)。避免使用“加强管理”等抽象表述,须细化到具体动作。
第四步:跟踪整改闭环
建立复查记录栏,整改后由安全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标注完成日期。未及时解决的隐患需升级督办流程,填写延期原因及二次整改计划。纸质清单与电子台账需同步更新,保留至少3年备查。
填写重大隐患清单时,务必保持内容客观、数据完整、责任可溯。定期对照清单开展“回头看”,动态调整风险管控等级,将清单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