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是国家层面系统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大部署,核心目标是通过“八大行动”实现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方案以2024年攻坚存量隐患、2025年遏制增量隐患、2026年建立长效机制为阶段性重点,覆盖责任体系、科技支撑、人员素质等全链条治理,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向事前预防转型。
-
行动框架与核心措施
中央层面形成“1+31”方案体系,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提升、安全科技支撑等八大行动。地方层面如北京、重庆等地细化任务,聚焦电气焊作业、有限空间等专项治理,强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四防联动。企业需落实全员责任制,高危行业每月自查重大隐患,并通过应急演练、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体系。 -
关键行业落地实践
以LNG加气站为例,分三年推进隐患攻坚、强基固本、效能提升:2024年完成设备检测与动态清零,2025年完善管理制度与人员资质,2026年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其他行业如金属冶炼、涉爆粉尘等,需按计划开展负责人集中培训,并将隐患判定标准纳入企业日常考核。 -
长效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通过督导检查、考核问责推动落实,优化“多通报、多发函、多暗访”督查方式。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如危化品、尾矿库等领域实时数据联网。公众参与方面,2025年“安全生产月”将聚焦“查找身边隐患”,强化社会监督。
当前行动已进入深化阶段,企业需对照行业子方案查漏补缺,尤其关注外包施工、高处坠落等高风险环节。个人可通过举报隐患、参与培训提升安全能力,共同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