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首战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起点,以雷霆之势反击越南边境挑衅, 解放军东西两线同时出击,迅速攻克高平、老街等战略要地,仅28天便达成战略目标后撤军。此战粉碎了越南地区霸权野心,捍卫了西南边疆安全,并积累了现代战争宝贵经验。
首战时间选择暗藏战略智慧。 2月17日正值越南春节后戒备松懈期,越军总指挥文进勇恰赴柬埔寨视察,中方出其不意的进攻令越军防线迅速崩溃。东西两线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强渡红河、合围高平,首周即歼灭越军4个正规师,奠定战役胜局。
速战速决体现军事威慑意图。 作战分三阶段推进:先夺边境要塞形成合围,再攻谅山威逼河内,最终回撤时摧毁越北基础设施。这种“打痛即撤”的模式既避免陷入战争泥潭,又重创越南战争潜力,迫使越方长期陷入两线作战困境。
实战检验了部队协同能力。 装甲兵、炮兵与步兵的立体作战,以及广西、云南方向的战术配合,有效突破了越军山地防御体系。尽管存在后勤不足等问题,但此役为后续十年边境轮战提供了战术范本。
总结来看,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通过精准的时机选择、高效的作战执行和克制的战略目标,展现了维护地区稳定的负责任大国姿态。其经验对现代边境冲突处置仍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