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时,考生需填报96个“专业(类)+学校”的组合,而非单纯选择96个学校。这一模式的核心亮点是:以专业为导向、志愿单位更细化、匹配精准度更高。
-
“专业+学校”为基本单位
每个志愿由1个专业(或专业类)和1所学校组成,考生需填报96组这样的组合。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X大学”算1个志愿,而非单独选学校后再分配专业。 -
突出专业优先性
传统模式中,学校分数线可能掩盖专业差异;新模式下,同一学校不同专业需单独填报,冷门专业无法靠“服从调剂”兜底,倒逼考生更理性选择兴趣方向。 -
避免无效志愿
若只填学校,可能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而填报96组“专业+学校”时,每个选择都是考生主动接受的,录取后直接进入指定专业,减少入学后转专业的压力。 -
策略需调整
考生需平衡“冲稳保”:- “冲”:少量填报更高分专业;
- “稳”:大部分志愿匹配自身分数段;
- “保”:预留足够低分专业防滑档。
总结:96个志愿的本质是专业与学校的精准配对,考生应结合兴趣、分数、职业规划综合填报,避免盲目冲高或堆砌无效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