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的工厂车间生产安全守则,涵盖人员行为规范、设备操作要求及应急管理等方面:
一、人员行为规范
-
着装要求
-
禁止穿凉鞋、高跟鞋、裙子、短裤或赤膊上班,需穿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
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新员工必须完成三级安全教育。
-
-
行为准则
-
上班前不得酗酒或嬉闹,工作期间保持专注,禁止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擦拭设备、离开岗位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
-
-
安全意识
-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三级安全检查机制(月查、周查、日查)。
-
发现安全隐患需立即报告,紧急情况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
二、设备操作要求
-
基础规范
-
旋转机床等危险设备需戴防护手套操作,禁止戴手套直接接触旋转部件。
-
电气设备必须接地或接零可靠,非持证电工不得拆装或修理。
-
-
专项要求
-
起动车辆前需检查设备状态,试车员需持证上岗,遵守交通规则。
-
举升设备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车辆下,禁止用千斤顶代替安全绳。
-
-
维护责任
-
设备需定期点检维护,操作前需确认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
禁止私自拆卸或移动电气设备,维修需由专职机电工负责。
-
三、环境管理要求
-
安全标识
-
危险区域需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未经允许他人不得进入。
-
易燃易爆物品需专柜存放,保持通风良好。
-
-
通道管理
-
保持车间通道畅通,禁止堵塞安全通道或厂区道路。
-
重大维修或事故现场需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以便调查。
-
-
防火防爆
-
车间内严禁吸烟、动火,配备足够灭火器材。
-
易燃易爆物品存放需符合规范,使用后及时清理残留。
-
四、应急管理要求
-
事故处理
-
发生事故需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
-
事故原因需查明,责任者需受到教育并整改措施落实。
-
-
防护措施
-
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需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装备。
-
高处作业需系安全带,悬挂安全绳。
-
附则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械操作、化学品使用、重型设备等涉及安全风险的车间。
-
责任分工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
培训机制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新员工入职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以上守则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建议通过定期演练和考核确保员工知晓率与执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