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行情预计呈现结构性震荡上行趋势,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支持与经济复苏的双重推动,科技成长与红利资产或成为全年主线。机构普遍认为,尽管短期存在波动,但企业盈利改善、增量资金入市及风险偏好修复将支撑市场,港股表现尤为亮眼(年初至今恒指涨幅超15%)。
-
政策与基本面共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A股盈利增速有望从2024年的0.5%回升至0.7%,下半年或开启新一轮盈利周期。内需政策加码(如“两新”政策)和科技产业扶持(如AI+行动)成为关键催化。
-
科技成长主线明确:TMT(电子/通信/传媒)、AI硬件及算力领域业绩持续兑现,并购重组周期重启强化科技板块优势。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已明显加仓成长板块,港股互联网、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受外资青睐。
-
红利资产防御价值凸显:高股息策略在低利率环境下配置性价比突出,运营商、公共事业等板块股息率超6.5%,对外需依赖低的央企红利股仍是震荡市中的“压舱石”。
-
港股与A股分化: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显著(15.08%),受益于外资回流及估值修复;A股则呈现结构性机会,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表现优于沪深300,显示市场风格偏向成长与主题投资。
-
时间窗口与风险提示:6-9月或是行情启动关键期,需关注美联储降息节奏、国内政策落地效果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潜在扰动。顺周期板块(有色/化工)的供需改善与消费板块(家电/汽车)的政策红利可能成为阶段性亮点。
投资者可采取“科技+红利”哑铃策略,兼顾进攻与防御,同时关注财报季业绩兑现与政策催化窗口。市场波动中需保持耐心,避免追高短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