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预计将达到1436万至1450万 ,创下历史新高,较2024年增长约94万至108万人。 1. 适龄人口基数扩大 2006年出生人口数量较高,直接导致2025年高考适龄人口增加,成为考生人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 复读生比例持续攀升 复读生人数居高不下,2024年复读生已达413万,2025年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对总人数贡献显著。 3. 教育竞争加剧 高考人数激增
2025年全国高校及企业录取人数呈现结构性变化,核心亮点包括:高考录取率近9年首次下降至74.33%,国家电网首批招录19990人,考研一志愿录取率最高达82.7%。 高考录取趋势 :2025年高考录取率较2024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部分省份如广东、山东录取规模分化,中职生专科占比超99.7%。顶尖高校如清华、北大通过竞赛提前锁定生源,强基计划破格录取超1900人。
2025年全国大学招生人数预计突破131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约770万人,专科招生545万人,整体录取率有望提升至93% 。亮点包括:“双一流”高校扩招超2万人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国家战略学科;C9联盟名校合计扩招1300人 ;山东等省份扩招力度领跑全国 ,如山东大学新增1200个名额聚焦智慧能源工程等前沿领域。 分点论述: 扩招规模与结构
临淄中学2024年招生人数为1200人 ,较2023年扩招10%,覆盖普通班、实验班及特长生三类生源 ,并首次增设人工智能特色班(50人)。以下从招生结构、政策变化及入学条件展开说明: 招生规模与结构 总计划1200人中,普通班占800人(含本地生源700人、外地生源100人),实验班200人(需通过学科能力测试),特长生150人(体育60人、艺术70人、科技20人)
郑州市郑开学校2024年的招生人数为 10个班 ,共计 500人 。 招生计划 郑州市郑开学校作为郑州市教育局直属公办高中,实施全寄宿制管理,于2020年秋季首次招生。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泾干中学录取分数线为488分(泾阳县最低控制线) ,与武功县、彬州市并列执行同一标准,较部分县区(如市区537分)略低但竞争仍激烈。该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以严格管理和高升学率著称,适合目标明确、能适应高强度学习的学生报考。 分数线依据与区域差异 泾干中学分数线遵循咸阳市教育局统一划定的县区最低控制线,2024年泾阳县为488分
大学招生人数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以下是查询大学招生人数的主要途径: 1.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功能与特点 :这是教育部官方指定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提供全国高校的招生计划、招生简章等信息。 查询方法 :访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通过院校库或招生简章模块,输入目标院校名称即可查看详细的招生人数和专业计划。 2. 目标院校官网 功能与特点
2024年宁波效实中学招生总人数为820人 ,其中东部校区普通班360人、白杨校区普通班460人,另含IB国际课程班80人及海军航空实验班50人。强基计划单独招生185人(东部84人、白杨101人),中美合作班面向城区统招32人。 校区分配与班额 东部校区设9个普通班,每班40人;白杨校区10个普通班,每班46人。两校区采用统一育人模式,分别侧重数理特长和人文素养培养。
810人 根据2024年义乌市教育局官方发布的招生计划,义乌中学2024年招生人数为 810人 。具体信息如下: 招生计划确认 义乌中学在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中明确标注招生人数为810人,与多份低权威性来源(如鲁芽网、今日头条等)的表述一致。 普职比与总规模 2024年义乌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9037人,其中职业高中5265人,普职比约为6.3:3.7。义乌中学作为普通高中之一
根据2024年东莞中考录取数据,各校录取情况如下: 一、公办八大名校录取情况 总录取人数 :10660人(较去年增加1370人,增幅14.7%) 具体学校 : 东莞中学:35人(含4人被“镜堂班”和“容庚班”录取)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552人 市第一中学:960人 市实验中学:960人 市高级中学:920人 其他学校(莞外、六中等):共552人 二、其他录取数据 普高总录取率
83,606人 根据2025年春季高考(学考)官方数据,2025年公办院校招生计划如下: 总招生计划 2025年学考公办院校总招生计划为 83,606人 ,较2024年的11,209人大幅减少11,108个计划。 分省情况(以广东省为例) 院校数量 :67所院校参与招生(含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等新增院校)。 缩招规模 :共减少11,108个计划,降幅显著
2025年对口招生统一考试人数预计将突破120万 ,较2024年增长约8% ,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源于职业教育认可度提升 、中职毕业生基数扩大 以及升学政策持续优化 三大因素。 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使更多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2025年对口招生报考人数的增长,反映出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450万 根据2024年全国高考录取数据,全国本科录取总人数为 450万人 ,具体信息如下: 总录取人数 2024年全国共录取本科生450万人,较2023年的478.16万人略有下降。 录取率变化 2024年本科录取率为33.39%(450万/1342万报名人数),较2020年的69%和2010年的34%显著下降。 全国考生中,仅448万人达到本科上线线,剩余717万人未通过本科线。
按计划分配,校内竞争录取 2025年北京校额到校分配政策主要涉及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一般公办初中的倾斜,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一、分配原则 名额分配机制 优质高中将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但校额到校名额并非直接占优质高中总招生计划的50%,而是根据该校当年初三学生考入优质高中的人数占该校初三总人数的比例(设为A),再结合全市初三总人数计算得出。 分配范围 校额到校定向分配给指定初中
2025年校额到校名额已陆续公布,北京西城区、成都等地区于5月13日发布最新分配名单 ,其他区域如丰台区早在1月便提前披露。关键亮点 :名额分配比例普遍提升,部分初中校额享用比达27%以上,且新增民办集团跨校指标,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各地教育部门通常在每年1月至5月分批公布校额到校名额,具体时间因区域政策而异。例如,西城区今年延续“初中全员覆盖”原则
校额到校名额的分配遵循“均衡教育、校内竞争”原则,由教育部门根据初中校规模、教学质量及区域发展水平动态分配,重点向普通初中倾斜。 2025年北京新政覆盖所有初中(含民办),总分门槛降至430分(中考总分510分),名额计算公式为(50% - 当前升学率)× 初一总人数 ,确保公平性。 分配主体与依据 市级教育部门统筹,结合各区教育资源分布、初中校学生人数及历史升学数据制定计划
从高分到低分 校额到校的录取顺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综合排名原则 以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为基础排序依据,同时参考考生填报的志愿顺序。若总分相同,则依次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仍相同则按随机号顺序录取。 特殊群体优先 未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录取批次与时间 校额到校录取在统一招生录取前进行,与市级统筹录取同期进行
校额到校连续三年学籍是北京市中考升学的重要条件,主要适用于以下方面: 一、核心条件 学籍要求 需满足“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应届初中毕业生需在报名当年初三完成学业水平考试。 其他限制 往届生、外省回京考生、回户籍考生及区教委规定不能参加的初中校毕业生不可申请。 二、主要升学途径 校额到校 优质高中将50%以上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通过校内竞争录取
校额到校和统一招生各有优劣,选择需根据自身条件与目标。校额到校适合初中校排名靠前但中考成绩相对一般的学生,而统一招生更适合成绩优异、目标明确的学生。以下从政策定义、适用条件、录取方式及优势对比等方面详细分析。 校额到校的优势 政策定义 :校额到校是优质高中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学生通过校内竞争进入优质高中。 适用条件 :需满足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具备普通高中升学资格
校额到校名额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结合政策规定和实施流程: 一、核心确定因素 学校招生计划与预算 各校根据专业设置、年级需求及预算,确定校额到校的具体人数。 考生综合表现 成绩要求 :通常需中考总分≥570分,且综合素质评价达到B等及以上; 志愿匹配 :在普通志愿之外,考生可填报本校独立志愿,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政策与地区导向 教育部门会依据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求,向薄弱初中分配校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