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导电,电阻降低
湿手触碰开关容易触电的原因主要与水的导电性、人体电阻变化及电流路径变化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水导电性增强
-
盐分溶解作用
人体汗液中含有盐分(如氯化钠),当手部沾水后,盐分溶解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显著降低皮肤电阻,使人体成为导体。
-
纯净水与盐水对比
纯净水几乎不导电,而加入食盐后电阻率大幅下降。实验显示,纯净水中的木块不亮灯,加盐后木块亮灯,验证了这一结论。
二、人体电阻变化
-
干燥与湿润状态
干燥时人体电阻较高,电流通过时产生的刺激较小;湿润时电阻降低,相同电压下电流增大,易引发触电。
-
湿手触电概率
即使环境中有其他导体(如金属门把手),湿手仍可能因电阻降低而直接触电,而干燥手部需同时接触两个导体才会形成电流路径。
三、电流路径与危害
-
路径扩大与危害增加
湿手接触电器时,水分可能渗透进电器内部,扩大电流路径,增加触电风险。例如,湿手插拔插头时,电流可能通过身体导入地面,引发电击。
-
安全电流阈值
人体安全电流通常认为低于30毫安,但湿手时电流可能瞬间增大,超过此阈值会引发心室颤动甚至死亡。
四、其他风险因素
-
电器故障 :电线老化、插座破损或绝缘层失效时,湿手触电风险更高。
-
环境隐患 :厨房等水源附近应避免放置电器,减少意外触电可能。
预防措施 :
-
操作电器前务必擦干双手;
-
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座,避免老化或破损;
-
厨师等常接触水源人群,应使用防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