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3日被定为国际残疾人日,这是一个旨在促进公众对残疾人问题的理解和支持,提升残疾人尊严、权利和幸福的重要日子。
1. 设立背景与历史
国际残疾人日的设立源于1976年联合国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提出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随后,第47届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10月14日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以进一步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残疾人权利保障。
2. 设立意义与目的
这一日子的设立,旨在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消除残疾人面临的环境、社会和法律障碍,确保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据统计,全球约有6.5亿残疾人,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在社会中的参与度和权利保障仍面临诸多挑战。
3. 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与主题
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联合国都会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活动。例如,2024年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强调残疾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和领导作用。各国政府和组织也会通过举办纪念活动、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
4. 促进社会包容与平等
国际残疾人日的设立,不仅促进了残疾人权益的保障,也推动了社会包容性的发展。例如,通过制定《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法律文件,国际社会逐步建立无障碍社会环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发挥潜力。
总结
每年的12月3日,作为国际残疾人日,提醒我们关注全球6.5亿残疾人的权益,推动社会包容与平等。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正在逐步消除残疾人面临的障碍,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