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老山作战纪念日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节点,标志着1984年解放军成功收复老山主峰,展现了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山精神。这一战役不仅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更铸就了激励后人的英雄丰碑,其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至今仍为国防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典范。
-
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
老山位于中越边境,主峰海拔1422.2米,扼守云南至越南河江的咽喉要道。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军侵占老山并构筑坚固防御工事。1984年4月28日,解放军经过18天血战成功收复老山,打破了越军“长期占领”的企图。此役的胜利巩固了西南边防,并为后续轮战部队积累了实战经验,成为十年中越边境冲突的转折点。 -
战役关键节点与英雄事迹
战斗首日,副连长张大权在肠子外露的情况下仍指挥冲锋,最终牺牲于主峰阵地,被追授“战斗英雄”称号。7月12日的“松毛岭大战”中,越军集结8个团反扑,但被中国炮兵精准火力压制,毙伤敌军3300余人,此后再未发动师级攻势。这些战例体现了中国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的顽强作风。 -
老山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老山精神以爱国主义、牺牲奉献、使命担当为内核,通过“血染的风采”等文艺作品广泛传播。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的900余名英烈中,包括盘肠作战的张大权、滚雷开路的韩耀奎等典型代表。每年4月28日,当地政府与社会团体通过公祭活动弘扬这一精神,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
当代价值与社会影响
老山作战纪念馆年接待量超20万人次,成为红色教育重要基地。战斗英雄史光柱等退役军人在新时代持续发声,呼吁“退伍不褪色”,将个人荣誉转化为社会建设动力。2024年纪念活动强调,老山精神对实现“中国梦”与“强军梦”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铭记历史并非沉湎过去,而是为未来汲取力量。老山作战纪念日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英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