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留学录取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名校竞争尤为激烈,但不同国家/地区及院校差异显著。以美国为例,常春藤盟校录取率已普遍低于5%,部分公立大学如弗吉尼亚大学十年间录取率从28%降至16%;英国G5院校对中国学生的平均录取率约15%-40%,牛津剑桥稳定在12%-15%,而UCL相对友好(41.98%)。核心矛盾在于申请人数激增与院校扩招停滞,同时标化成绩、软背景要求水涨船高,中国学生需更早规划以应对低录取率常态。
-
美国:精英院校“缩招”,保底校变冲刺校
哈佛大学2024年录取率仅3.6%,较十年前下降超50%;纽约大学五年内录取率从16%暴跌至8%。公立大学如弗吉尼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同样面临录取率“腰斩”,主因是申请量增长80%-100%而招生规模不变。国际生竞争加剧,Top20院校SAT中位数达1500+,GPA未加权3.85+成标配。 -
英国:中国学生录取率分化,低龄化申请显著
牛津剑桥对中国学生录取率稳定在11%-15%,但帝国理工学院降至10%以下。UCL因扩招政策录取率达41.98%,成为G5中“性价比之选”。18岁申请者占比46%,反映留学低龄化趋势,商科热度下降,创意艺术、计算机专业申请量翻倍。 -
策略应对:梯度选校+早规划+差异化背景
多国联申(美/英/加/澳)成主流,91%英国申请者同步考虑其他国家。标化成绩虽部分院校恢复要求,但课外活动、科研实习等软背景权重提升。建议结合兴趣选择冷门专业(如考古学录取率5.88% vs 计算机25.96%),并提前1-2年布局夏校或竞赛。
留学录取率下行趋势短期内难逆转,但精准定位院校专业、提升个人差异化竞争力仍可突围。关注目标院校最新政策,避免依赖历史数据,动态调整申请策略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