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稀土专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聚焦稀土资源绿色开采与高效利用,通过微生物-无机盐协同浸取技术、离子型稀土母液连续共沉淀技术等突破性成果,显著提升稀土回收率并降低环境污染,成为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案例。其核心优势在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
-
技术突破与绿色转型
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微生物-无机盐协同浸取技术,相比传统工艺减少40%浸矿剂用量,稀土回收率提高5%,解决了离子型稀土开采中的高污染难题。团队进一步开发的母液连续共沉淀技术,实现稀土零损失和铝资源回收,技术已在国内矿山落地应用,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
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学校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赣州稀土矿业等企业,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例如,校企合作的钙盐浸矿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和固废排放。 -
全产业链布局与战略价值
专项覆盖稀土勘探、开采、加工到新材料研发全链条,尤其在永磁材料、催化材料等高端领域形成技术壁垒。通过“稀金谷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助力稀土产业智能化升级,支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需求。 -
生态与经济双赢模式
技术应用不仅提升资源利用率,还显著改善矿区水体环境,例如无铵沉淀工艺减少氨氮污染,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平衡,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未来,江西理工大学稀土专项将继续深化技术迭代与跨界融合,为全球稀土行业提供绿色解决方案,同时强化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的技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