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了十几年的人最典型的是广西考生唐尚珺和吴善柳。唐尚珺从2009年起连续参加高考16次,多次被985名校录取却选择复读;吴善柳则用14年时间10次参考,最终圆梦清华大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执着追求理想院校,但动机与结局截然不同。
- 唐尚珺的复读之路充满波折。他出身广西农村,首次高考失利后瞒着父母退学复读,此后成绩逐年提升,曾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等十所名校,却因家庭变故或对院校不满屡次放弃入学。2023年他一度决定就读华中师大,却因志愿滑档继续复读,被舆论质疑“占用录取名额”。
- 吴善柳的目标明确且单一:非清华不读。他2001年首次高考后,虽多次被北大、北师大等顶尖学府录取,仍坚持复读,2014年以钦州市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电气工程专业,被称为“最牛考霸”。
- 类似案例还有梁实(24次参考)、康连喜(19次参考)等。他们或为弥补遗憾,或受“名校执念”驱动,但长期复读也引发对教育公平与个人选择的争议。
高考复读虽是个体权利,但需理性权衡时间成本与政策限制(如部分省份限制公办高中招复读生)。对于目标清晰的考生,复读可能是跳板;若陷入“为考而考”的循环,反而可能错失成长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