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想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从培养文体意识、掌握阅读方法、加强练习与总结等方面入手。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具有文体意识。学生需对不同文章体裁特征有所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文学作品多种多样,不同体裁读法不同,如诗歌和小说的阅读方式差异较大。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感受和体验很关键,要能被文章细节和语言触动,读出自己的感悟,引发共鸣。之后再提升到理性思考层面,可对作品主题进行再思考,或对自身阅读方法进行反思,还要做到延伸思考,以质疑和多元视角审视文本,形成独立评价。从初读到成长为成熟鉴赏者,其实就是在构建相对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也要重视实用文教学,包括科普文章、新闻评论、书信等。
在阅读方法上,要扩大视幅训练,尝试用卡片遮住文字,逐渐增加露出的字数,让眼睛习惯一次接收更多信息;避免默读和回读,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加快眼睛移动速度,只在确实没理解关键内容时再回读;进行限时阅读训练,比如初中生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300至500字,规定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文章,增强紧迫感,提高注意力。
不同文体阅读思路有别,要借助文体知识理解文章。记叙文要把握情节、景物、写作技巧与情感;议论文需厘清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特点与说明方法的效果。阅读中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符号圈重点、画关键句,找出关键人物、事件、观点等,做好旁批,提高阅读效率。还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也可学会提问与总结。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进行拓展阅读和加强练习。一方面可以基于语文教材进行拓展阅读,比如阅读教材中所选文章作者的其他作品,或是阅读与教材课文相关联的其他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去阅读一些国家级报刊。可借助一些阅读技巧,如善于交替活用跳读、略读、细读;正确处理词汇障碍,忽视部分生词,合理推测生词词义,用符号代替难懂的人名地名等;学会猜测,通过构词法、因果关系、上下文语境和关联推测词义。
初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多方面努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不断练习和总结,才能逐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