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卷整体难度显著高于新课标Ⅱ卷,主要体现在更复杂的题型、更高的灵活性及对创新思维的深度考查,尤其对数学、语文的综合性要求更高,适合教育资源较强省份选拔尖子生。
选择题和填空题方面,新课标Ⅰ卷的压轴题(如数学导数、物理实验设计)常融合多模块知识,需综合运用逻辑推理与跨学科能力。例如2025年数学Ⅰ卷的函数与导数题目结合了概率统计模型,而Ⅱ卷压轴题多为单一知识点的深度拓展。语文现代文阅读中,Ⅰ卷更强调思辨性,主观题占比超60%,要求考生从历史语境或社会视角展开分析;Ⅱ卷则聚焦基础理解,题型趋于固定。英语方面,Ⅰ卷阅读材料多选自科技、伦理前沿领域,写作涉及辩证分析框架;Ⅱ卷主题接近生活场景,任务型写作侧重观点归纳。
教育资源较弱的省份采用Ⅱ卷,其题型设计更侧重知识点的覆盖度。如数学Ⅱ卷概率题直接引用课本原型,物理实验题减少误差分析比例;语文文言文翻译字数控制在200字内,侧重实词积累而非文化背景解读。英语听力语速较慢,多选题干扰项明显,写作模板套用空间较大。
报考策略上需注意,Ⅰ卷考生需强化举一反三能力,备考时多接触开放性试题;Ⅱ卷考生可优先夯实基础分,再针对高频考点突破。需结合本省命题规律调整复习侧重点,如广东使用Ⅰ卷后,数学多选题分值提升至40%,需针对性练习跨章节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