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被录取后可以不去读,但需注意后果。考生被录取后若放弃报到,不会被强制退档,但会面临影响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记入个人诚信档案、第二年志愿填报受限及特殊院校专业受限等后果。
-
录取后能否退档?
考生被高校录取后无法申请退档,因高考志愿具有法律效力,省教育考试院和高校按规则投档录取,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档。若放弃入学,档案不退且无法二次投档。 -
不去报到的影响
- 专项计划限制:自2023年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备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 诚信记录约束:部分省份(如四川、陕西)会将此类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可能影响后续高考录取顺序或减少志愿数量,甚至被个别高校拒绝录取。
- 复读竞争压力:复读生参加次年高考时,可能受“应届生优先”政策限制,某些院校(如军校、医学本硕博连读等)仅招收应届生。
-
想放弃该怎么办?
若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可先与高校沟通是否允许放弃入学(但通常无明确规定),否则需直接不报到来年重新报考。需警惕诚信风险,建议优先选择调剂专业、考研深造等替代方案。 -
其他权益保障
高校需对弃学行为作退档处理并公示名单,但考生无法主动要求退档。部分地区规定高校不得因“考生自愿放弃”允许退档,故考生只能以不复读方式放弃。
被录取后放弃入学属个人选择,但需承担诚信与政策风险。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充分调研,避免因冲动选择复读而影响未来机遇。若坚持重考,应提前了解省级考试院对弃学考生的最新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