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六月称为季月或徂暑。
1. 季月
在古代,人们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按照季节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由于六月是夏季的第三个月,因此被称为"季月"。这个称呼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季月。"
2. 徂暑
"徂暑"是古代对六月的另一个称呼,意思是"开始炎热的夏天"。这个称呼形象地描述了六月作为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炎热的特点。如《诗经·小雅·四月》中的"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3. 季夏
除了上述两个称呼外,古人有时也将六月称为"季夏"。这个称呼与"季月"类似,也是根据六月在夏季中的位置来命名的。如《尔雅·释天》中的"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四气和为通正,谓之景风。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季夏为六月,律中林钟。"
总结
古人对六月的称呼包括季月、徂暑和季夏等,这些称呼都与六月在季节中的位置和特点有关。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理解,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