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创作于1962年的经典散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细腻笔触描绘胶东半岛入冬初雪的壮美景象,并借“瑞雪兆丰年”的科学寓意传递丰收喜悦。全文通过天气变化、雪夜静谧、雪后晴光、孩童嬉戏四幕场景,生动展现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结合,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 寒流来袭与雪之初降:文章开篇以气象预报切入,描述寒流南下后天气骤变的过程。铅色阴云、凛冽寒风为雪的到来铺垫氛围,而“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飘落”的画面,瞬间将读者带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 雪夜山村与自然音画:夜间雪景以听觉描写取胜,“雪花簌簌下落”“枯枝压断的咯吱声”衬托出山村极致的寂静,动静结合的手法让冬夜更具感染力。
- 晴日雪霁与视觉奇观:次日放晴后,“粉妆玉砌的世界”成为全文高潮。柳树银条、松柏雪球在阳光下折射彩虹,玉屑般的雪末随风飘扬,多角度呈现光的魔力与雪的形态。
- 童趣民俗与科学智慧:孩子们堆雪人、掷雪球的场景充满生机,老农“麦子的棉被”比喻将雪与丰收关联,用“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点明科学内核。
这篇课文不仅是一幅冬日画卷,更通过自然观察、生活细节、科学知识的三重交织,教会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并理解自然规律。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朗读文中精彩段落,体会汉语的韵律与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