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赛作品是否需要实际做出来?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赛事评分标准和获奖案例,实物作品或可落地的实施方案是获奖的关键加分项,仅靠策划书或概念难以脱颖而出。创新性、实践效果和商业可行性是评委核心关注点,而真实作品能直观体现这三要素。
-
赛事评分标准明确要求实践成果。三创赛评分中“创业分”占25%,重点考察项目是否开展实践活动(如注册公司、合作签约、经营数据等),需提供营业执照、合同等证明材料。“创新分”和“创意分”也要求项目具备技术或模式的可操作性,而非空想。
-
获奖案例普遍具备落地基础。例如,校园外卖项目“碗来了”通过简易网站和兼职团队验证商业模式,最终斩获二等奖;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因实际应用于农田监测而获得金奖。这些项目均通过最小可行性产品(MVP)或试点运营证明价值。
-
实战赛道更强调执行与数据。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实战类题目需提交销售记录、用户反馈等真实数据,虚构方案易被淘汰。例如,乡村振兴赛道要求团队在指定平台销售农产品,数据真实性直接影响评分。
-
技术类项目需功能演示。开发APP或系统的团队需展示核心功能原型,评委可能现场测试。敏捷开发快速搭建Demo、结合PPT讲解技术逻辑是常见策略,仅靠流程图或代码片段难以服众。
总结:三创赛作品需平衡创意与实操性,优先用低成本方式(如原型设计、试点运营)验证可行性。团队应聚焦“小而精”的落地环节,避免过度追求复杂技术或宏大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