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简称“BRIC”),四国于2006年首次外长会晤开启合作机制,南非于2011年加入后扩展为“金砖五国”(BRICS)。这一机制从经济概念发展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覆盖全球42%的人口和26%的陆地面积,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典范。
-
创始背景与初期合作
金砖概念源于2001年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报告,提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将主导未来经济增长。2006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四国外长首次会晤,标志着机制雏形形成。2009年叶卡捷琳堡峰会升级为领导人级对话,聚焦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新兴国家话语权提升。 -
机制升级与南非加入
2010年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推动南非加入,英文名调整为“BRICS”,合作领域从经济扩展至安全、科技、文化等数十个方向。2014年成立金砖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总部设于上海,强化了金融自主权。 -
扩员与全球影响力
2023年后金砖启动扩员,埃及、伊朗、阿联酋等陆续加入,2025年印度尼西亚成为正式成员,伙伴国增至9个。目前成员国GDP总量占全球2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尤其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中作用显著。
当前,金砖国家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其包容性扩员和务实合作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路径,未来或进一步重塑多极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