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从五国扩容至十一国,标志着全球新兴经济体合作进入新阶段,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30%,人口占比近半,成为重塑多极化格局的关键力量。 此次扩员不仅增强了能源、贸易和市场协同效应,更通过沙特、伊朗等地区强国的加入,显著提升了金砖机制在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中的话语权。
新成员中,沙特和阿联酋以高人均GDP(分别超3万和5万美元)成为金砖内的高收入代表,而伊朗和埃及则凭借战略地理位置(如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强化了组织的全球贸易枢纽地位。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为金砖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潜力,但其人均GDP仅1156美元,凸显成员国间的经济多样性。扩容后,金砖十一国国土总面积达4825万平方公里,超越亚洲大陆,能源储量占全球40%,进一步巩固了资源话语权。
从地缘政治看,沙特与伊朗的历史性同框打破了西方主导的盟友体系,推动“全球南方”国家联合自强。经济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本币结算机制的深化,正逐步削弱美元霸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替代性金融选择。阿根廷的暂缓加入揭示了成员国需平衡内政与多边合作的现实挑战。
未来,金砖十一国需协调差异、强化制度性合作,才能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实际影响力。这一进程不仅关乎成员国发展,更将定义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