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个国家组成,这一合作机制始于2006年四国外长的首次会晤,因四国英文首字母组合“BRIC”谐音“砖块”而得名。2010年南非加入后扩容为五国(BRICS),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
-
创始背景与名称由来
金砖概念最早由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旨在标识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2006年四国正式启动合作机制,2009年首次领导人峰会在俄罗斯举行,标志着机制升级。 -
关键扩容节点
2010年12月,南非作为非洲代表受邀加入,使金砖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英文名调整为“BRICS”。此后,该机制逐步拓展至经贸、金融、科技等多领域合作。 -
后续发展与现状
2024年起,沙特、埃及等6国加入,成员国增至11个(截至2025年1月)。金砖国家通过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机制,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总结:金砖国家从四国起步,逐步发展为代表“全球南方”的重要多边平台,其扩员进程体现了合作机制的包容性与影响力。未来,更多国家的加入将进一步增强其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