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名称源于其英文首字母缩写“BRICS”与英文单词“砖”(Brick)的谐音关联,最初由美国高盛公司提出,象征这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高价值”与“增长潜力”。
-
词源由来
2001年,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BRIC”概念(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因四国英文首字母组合“BRIC”发音酷似“砖块”(Brick),故得名“金砖四国”。2010年南非加入后,缩写扩展为“BRICS”,“金砖五国”名称正式确立。 -
经济象征意义
“金砖”一词暗喻这些国家如同高价值的金砖,代表其经济规模、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五国国土面积占全球26%,人口占42%,经济总量超全球23%,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长期超50%,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
合作机制升级
从经济概念到实体合作:2006年四国外长首次会晤,2009年升级为领导人峰会,2010年吸纳南非形成五国机制。合作领域从经济拓展至政治、安全、人文等,形成多层次架构,如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务实成果。 -
国际影响力
金砖国家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原则,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其扩容(如2023年新增埃及、伊朗等)进一步强化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
提示:金砖名称的演变反映了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历程,其合作机制仍在动态发展中,未来或进一步重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