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五国的核心意义在于构建新兴经济体合作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其成员经济总量占全球2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并通过新开发银行、本币结算等机制重塑国际金融秩序。2024年扩员后,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近一半,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话语权。
-
经济协同与增长动能
金砖国家通过互补的产业结构(如中国的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印度的IT服务)形成产业链协同,贸易额占全球1/5。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前三季度贸易额达4.62万亿元,中间品贸易增速显著,例如集成电路出口增长两位数。新开发银行已批准超3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基建项目,且24%的投融资使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金砖国家推动国际金融机构(如IMF、世行)投票权改革,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通过《喀山宣言》探索建立“金砖证券存托结算基础设施”,挑战SWIFT垄断地位。其倡导的多边主义模式与七国集团形成对比,例如在气候议题上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反对单边制裁。 -
文明互鉴与软实力拓展
金砖国家涵盖儒家文化、伊斯兰文明等多元体系,通过职业教育联盟、联合电影节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例如埃及的“智慧教室”项目、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培养数千名技术人才,中国发起的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5届,强化创新合作。 -
地缘政治平衡作用
扩员后的金砖十一国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原油出口占比从15%跃升至36%,成为能源安全关键力量。成员国在联合国等平台协调立场,例如南非总统强调“通过金砖捍卫非洲利益”,印度外长称其“已从替代品变为全球格局核心特征”。
当前,超过40国申请加入金砖机制,包括土耳其等北约成员国。这一趋势表明,金砖国家正从经济合作向综合性全球治理平台升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去西方中心化”的新选择。未来需关注其本币结算体系进展及技术合作深度,这或将成为改写全球规则的关键变量。